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IMC智能化控制管理中心简析

2020-07-16 02:48:58 PM

IMC智能化控制管理中心简析

厦门市育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59日,公司是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建设和会计工作规范化等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咨询类企业。主要是通过内部审计发现企业存在瓶颈环节和控制点,有针对性的制订整改方案,并协助企业开展整改工作,起到一个防止管理漏洞,弥补管理空缺的作用,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管理能力,创造企业价值。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对各类企业开展调研,搜集企业需求,推行内部控制相关理念和方法,架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全链条管理控制理念和方法。

1.png

首先,我们违绕着企业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并为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赚取相应回报为前提来为客户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然而在企业运营的各项管理效果和成绩最终都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那么精准、及时、高效的各项数据对企业经营管理来说就是非常重要信息,所以为企业建设精准、及时、高效的管理数据将是开发的IMC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好这项基础,也就有了企业整体运作的各项业务行为、管理尺度和管理定性的科学依据。

一、IMC系统开发背景

现今企业使用的管理系统ERP 是由美国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 Gartner Group Inc 提出的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现行市场上的各类ERP管理软件和OA等各种业务系统的融合性不理想,其原有的管理方法和系统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和升级,否则会出现不适用企业发展步伐,还会给企业管理上带来难题。到目前为止,这些系统并不能完全适用我国的企业发展现壮,而且要想有效运转这些系统,企业就需要配备具有一定操作能力和文化基础的人员来保证其有效的运转,现行市场上至少有70%企业在人力和物力上不能具备运行条件,或者增加企业成本来实施系统,但是往往都以失败告终。这部分企业找不到适合自己公司特色的系统工具,大多会通过会计核算模块和电子表开展日常业务核算和日常管理工作,还有一部分企业只使用了小型财会软件,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系统的需求,如果企业上了不适用自身需求的系统就会形成企业系统投入的浪费,同时会产生管理运行的内耗。针对企业现壮,为了应对现行市场和科技进步的变化,亟待开发一套具备较强的实用性、综合性、价格适宜的管理用系统工具,助推企业的管理改革和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

IMC未来发展规划

IMC(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心)系统是以内部管理控制为核心,结合中国特色管理模式自主研发的符合中国企业管理特色的一套内部管理系统。

IMC第一阶段,将紧紧围绕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过程,将各项数据与实物做紧密衔接,并结合各个企业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程序进行定制开发。IMC在功能上配有传统的ERP功能、云技术和移动办公,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系统融合功能、通用性、灵活性、增容性等问题。并在系统操作功能窗口上做全面改善,让使用者直观、清晰、易懂;同时提升数据间勾稽关系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从管理架构、产销预测和数据管理控制三个方面做系统开发的主轴,并对整个业务流程全程置入内部控制的审计、预算、分析、绩效、税务和风险管理等管理功能和决策能力,保证数据信息实时传递、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实时绩效分配。融合各项管理文件和法规,精简纸制文件,趋于无纸化办公;简化了日常开单、填单、录单和人工追踪;取代了事后监督、事后审计和事后补漏洞等重复性工作;提高报表的灵活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3.png

IMC第二阶段通过5G技术的广泛应用,搭载智能对接体系,让控制系统与智能设备紧密融合,让企业所有设施和设备通过通讯技术实时向控制中心报告运转状况和耗能情况。实现企业整体运营数据无缝对接,管理数据智能收集,智能分析,内部程序无纸化流转,预算自动编制,财报和决策方案智能生成。既要保证管理用数据的实时、准确和及时,同时,还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果、节约成本。

IMC第三阶段还要结合二维码技术和在数据体系间接与企业外界对接,实现内外部业务全面贯通。IMC是企业核心管理能力改革的必选精品。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套属于自已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

2.png

IMC以严格、严谨、严密和规范的管理角色为原则,结合中国的新时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开展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在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的同时,给与员工分配合理的报酬,通过规范的绩效管理模型改善和匹配员工收入水平,规范合法筹划税收,创造企业价值,使各方利益合情、合理、合法的进行分配。IMC是企业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一次再分配的挑战和付出。

三、IMC开发与定价

IMC的开发团队是一群80-90年代的年轻人,即有丰富的平台软件和管理软件的开发经验,又有对工作的干劲和充分的时间。在IMC软件开发上可以全力以赴,保证开发进度和质量。开发周期在3-6个月时间。第一阶段开发成本在120万左右,试运行期为2-3个月,1年可以投入市场做全面推广,达到预设效果。第二阶段,在第一代软件运行和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执行IMC与智能设备延申对接。利用5G时代的高质量快速传输,通过高科技通讯工具(蓝牙、智能识别)与实物进行紧密对接。第三阶段,向机器自动化和智能协同开展对接,实现人单物一体化工作系统,一个控制台管理整个企业。

IMC产品根据不同企业类型、经营模式、生产程序和企业规模定制,并配合咨询+软件、咨询+租用和单独软件销售三种形式的定价机制。咨询+软件市场价控制在18-45万之间,咨询+租用市场定价12-30万;单独软件销售在8-15万之间。市场在2年内可达到成熟且移定增长,两年投资回报率243%,保守5年投资回报率6090%

四、现行市场产品的机会点

1、价格区间过高。ERP中端级别的系统初始价50-500万之间,对中小企业来说,投入管理系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产品大多是以生产行业为基础的标准版本,但是,不一定适用每个企业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再开发投入的成本过高。

2、能适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系统很少。现行的中型ERP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产品居多,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大多使用标准版本,除总账和报表等基础模块外,其他模块都很难执行,或者与企业现壮不匹配,受限于企业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约束性较大。

3现有企业内部存在多系统运行居多,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弊端。比如餐饮业前台系统使用A收银系统,后台系统使用B财务总账和C进销存,行政办公使用OA等,要想多方数据有效对接,需要通过对接软件做二次对接,在数据连续性、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弊端。

4、操作界面复杂,软件运转受到人员操作水平和操作技能的限制,好多工作都需要会计人员亲力亲为,把专业的工作做成了非专业的事。当相关岗位人员发生变动后,导致整套系统都将处于瘫痪,无法正常运转。

5、大部分数据信息都由公司会计人员做事后处理,在企业内部造成会计团队工作压力巨大,数据处理效率不高,人力成本不断增加,报表出现严重滞后或错报,给管理和决策带来很大困惑。

6、系统稳定性不足。

五、IMC优势

1IMC是中国人的管理特色自主研发,并采用半定制开发模式,会计准则与相关法规是全国共同的部分,企业管理架构和运营模式通过定制模式实现全线贯通,更适合中国现行企业的管理特点;

2IMC是一款即具备大型ERP系统现有功能外,还开展内部控制机制,使各方数据直接连续对接,相互制衡和关联,并具备强大的架构管理、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和税务管理等高层管理职能,打造企业完善的内部循环定制化管理程序;

3、在操作方面进行改进,以简单清晰图示化操作界面为主色,容易学习和应用。应用层见图点键操作,不受员工文化水平和电脑技术水平的约束。IMC代替了大部分人工的填单,录入和审核职能,将这些重复性且繁琐的人工行为全面融入系统,形成一种简单界面包裹着强大管理控制角色和传统ERP功能的智能化的管理控制数据池;

4、在开发方面,采用低成本高质量开发渠道和技术,将该系统做为一个高技术人才的整合平台,采用股权形式引入开发团队和高精尖管理团队,集思广义,打造一个最适合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系统。更实用,更实惠,更有效,直接解决中小企业的管理瓶颈和管理执行效果的难题,创造企业内部管理价值,提升业绩,实现企业目标;

5、产品定价低于现行市场的ERP系统的价格,整套初期定价在20万以内,做为市场推广价,在产品的市场成熟度和各项功能的不断升级,市场价格根据企业情况控制在20-45万之间,让可以创造价值的系统能为更多企业带去效益,协助企业开展在新时期的技术革命;

6、所有数据在业务层直接进入系统,形成一种全体员工都有核算工作的角色,数据不再只是会计一个部门的责任,报表按业务部门需求自行生成和查阅,精准、高效、及时;

7IMC可以实现系统与智能设备无缝对接,实时调取各项设备的运作效率和能耗情况;

8IMC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从维度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企业和企业间资源互通,保证企业长期稳定高效运转,更能充分调动全市场的闲置资源。

9、配备标准用户,后续升级和维护成本低。

4.png5.png

                          周海龙  起草于2019-08-03